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 摄影 赵梵汐
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前的群艺广场上,每到星期三的傍晚时分,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的会员们都会约在一起,在这里进行鼓乐传习排练。会员们少长咸集,各执铙钹等打击乐器,呈八字形整齐地排列在中间摆放大鼓的鼓箱两侧,在一位清健的白发老者指挥下认真演练,铿锵高亢的鼓乐声引得不少过往行人驻足观看。
带领乐队的老者名叫杨奎举,是杨家庄永音法鼓会的第七代传承人,在会内被称为“会头”。老人今年已经85岁,会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他负责操持运作,虽然事物繁杂费心劳神,却依然兢兢业业乐此不疲。“我是土生土长的杨庄子人,祖上几辈都是法鼓会会员,从9岁起我就开始学习法鼓,直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过法鼓会。”杨奎举这样介绍自己,言语中流露出对法鼓的由衷热爱。
历史悠久的天津法鼓会
法鼓,是天津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鼓乐活动,通常在节日或民间庆典时进行公开表演。据1936年的民俗文献《丙子皇会写真》记载,天津法鼓会鼎盛时期曾多达130道,因此有“通衢处处闻鼓声”的赞誉。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尚有三十多道开展活动的法鼓会登记在册。
关于法鼓发源创制的确切年代,并没有定论。有一种观点推测,法鼓可能与军中鼓乐演变有关。相传,明初燕王扫北军中配有军鼓军乐,用以指挥导引,攻杀战斗,提振军威士气。天津建卫后,留守的士兵将这种军中鼓乐演奏方式保留下来,加以传习,渐渐演变成后来的民间法鼓音乐。按照这种说法,法鼓的创始应与天津建卫同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鼓来源于佛教,是佛教音乐的一种流变。在佛经中,“法鼓”意为庙堂法会上用于做法事专用的鼓。传说,明末清初,天津大觉庵的僧人曾将寺庙中的法器流传到民间,与世俗流行的欢庆锣鼓融合后,逐渐衍生出后来的民间法鼓。在天津皇会和各处寺庙的酬神拜祭活动中,法鼓表演都起到了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天津天后宫皇会行会图(局部)
在天津皇会“送驾”“迎驾”“出巡散福”等行会仪式中,法鼓会充当随驾的仪仗队。在清代道咸年间的纪实画作《天津天后宫皇会行会图》中记载着法鼓会名称的由来。
起初,皇会行会时,老娘娘銮驾和仪仗中并无鼓乐等响器演奏,因在夜间行会,难免会有随驾人员疲乏瞌睡,同时沿途等候天后銮驾的民众难以查知行会队伍的行进状况。为此,皇会的组织者——扫殿会经过公议,在随行仪仗中加入响器演奏,名为“法器会”,意指为天后行会保驾护法。
自此以后,天津各地纷纷成立响器会,并将会名改为“法鼓会”,相互竞争攀比,以能参加皇会行会为荣,“法鼓会”的名声因此得以叫响。鼎盛时期,曾先后有三十多道法鼓会参加过皇会行会,法鼓已经成为天津皇会中重要的表演项目。
法鼓会维系着杨家庄人浓浓的乡情
杨家庄在天津方言里称为杨庄子,本属河东,早年间曾是位于海河东岸的一个村落,与千年古刹挂甲禅寺相邻。二十世纪初,海河第一次截弯取直,将原本流经杨家庄的海河天津湾段河道填平,在原来的河湾狭颈处重新开挖了引河,杨家庄和挂甲寺周边的几个村庄也因此由河东一起划归了河西。
经过了上百年的城市变迁,曾经的河畔小村早已变成楼宇林立的繁华闹市,从祖辈就居住在这里的杨家庄原住民大半已经迁往他处居住,但杨家庄人对这片故土依然有着很深的感情,维系着浓浓乡情的杨家庄永音法鼓会至今仍在传承延续。用杨奎举的话说:“法鼓就是杨家庄的乡亲会,乡音没了,根就没了!”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
永音法鼓有两百多年历史
杨家庄永音法鼓会创立于清代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法鼓根据其表演形式的不同,分为文法鼓和武法鼓。文法鼓主要表现鼓乐独特的音色和韵律,还配有吹奏乐队,吹一番打一番,重点突出法鼓的音乐性,一般以坐敲的形式演奏;武法鼓则在演奏的同时更侧重表演者的动作,讲究身段架势,突出法鼓的舞蹈性。
法鼓展演现场
杨家庄法鼓最初并不以武法鼓见长,有句老话叫:“杨庄子法鼓——坐着敲。”相传,一个天津河北区锦衣卫桥(地名)的船民入赘到杨家庄后,把锦衣卫桥和音法鼓会的武法鼓技法传授到这里,才形成杨家庄永音法鼓会武法鼓的表演形式。
杨家庄法鼓会已故老会头杨惠友曾回忆,1953年,永音法鼓会赴京参加华北文艺调演后,曾与和音法鼓会切磋交流,发现彼此的曲牌和舞蹈动作基本一致,两个会有可能技出同源,这就更加印证了流传已久的轶闻,为探寻永音法鼓的技艺源头找到了依据。
著名画家——陈志起
著名画家——陈志起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