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摄影:赵梵汐

各有绝活的文武场

法鼓外出表演称为“出会”。出会的时候,按既定路线沿途行进表演叫做“行会”,在固定地点的表演称为“设摆”。表演过程又分为两个部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指的是法鼓会的仪仗执事,杨家庄永音法鼓会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巡的场面,因此配有各种模仿皇家仪仗的华美器物。如:大纛、软硬对、灯牌、高照、串灯、九图灯、茶炊子、龙筲、衣帽箱等。各种执事雕龙挂彩,制作精美,软硬对和鼓箱上有名家题字,各式灯彩都由玻璃镶嵌,夜间设摆时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茶炊子、龙筲等器物本为早期行会时担水烧茶的实用家什,因做工精细美观而渐渐失去其使用功能,也作为艺术性很强的陈列品得以展示。茶炊子分为龙挑、凤挑、九狮图、花卉以及龙筲、竹筲6样,现在已经成为杨家庄永音法鼓会最具特色的表演项目。

行会时,表演者将百十斤重的茶炊子用上好的桑木扁担担在肩上,随着鼓点的节奏缓缓起舞,脚下踩着套步,两手不扶茶挑儿,肩上的茶挑儿随着手臂甩动的动作上下颤动,极富观赏性。有的表演者还有空手换肩的绝活,令观赏者叹为观止。

武场是杨家庄永音法鼓的重头戏,主要是鼓乐的敲击演奏,配有相应的舞蹈动作。法鼓的乐器主要为鼓、铙、钹、镲铬和铛子5种。鼓在乐队中处于指挥的地位,其他乐器则跟随鼓的节拍演奏,需配合默契,各司其职。镲铬负责控制节拍,掌握快慢节奏;铛子依循鼓点敲击烘托氛围;钹和铙则阴阳相对,交替演奏以丰富音色。

法鼓演奏的曲谱称为曲牌,按照一定的连接套路将不同的曲牌组合在一起,加上前奏和末尾的上擂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法鼓曲套。杨家庄永音法鼓现存的曲牌有《富贵图》《阴阳鱼》《对联》《四时如意》《八卦图》和《绣球》6套,每个曲牌的敲法不同,其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和意境也各不相同。其中《对联》和《绣球》两个曲牌节奏紧凑,表演火爆,主题欢快愉悦,是表演最多的节目。曲套的尾奏部分称为“上擂”,是一场法鼓表演的高潮阶段,上擂时各件乐器敲击节奏加快,配合的舞蹈动作也精彩激烈,是最考验乐手专注度和技艺水平的环节。

武场的舞蹈动作集中体现在上擂时铙和钹两种乐器的舞动上。出会时,铙手和钹手分成两列,面对面对称站位。当演奏进行到上擂部分时,铙手和钹手就会抖擞精神,格外卖力,在演奏中加入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边奏边舞,尽情展示自己的拿手动作绝活。

其中铙的动作有“捞月儿”“盘花”“左右开弓”“缠头裹脑”等,钹的动作有“扯旗儿”“卷帘儿”“跨鼓”“叠金钱”等。舞蹈是法鼓表演的一道亮点,起到丰富音乐内涵,烘托表演气氛的作用,精彩缤纷的舞姿使观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历尽沧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杨家庄法鼓的鼎盛时期,那时,杨家庄家家户户都有法鼓会的会员,村民们每到农闲时都会聚在法鼓会的会所演练技艺,会众多时可达几百人。

法鼓会是非盈利性的表演团体,出会的费用都靠会员和村民自发筹集。每逢出会,法鼓会的会员们即使家里再穷也要换上里外三新的体面服装,放下手里的活计赶去参加。“我从小就看爷爷、爸爸和叔叔表演法鼓,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法鼓表演成了最解闷的娱乐项目。每次出会,都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全村的老老小小齐出动,一场法鼓会至少引来三百多人,场面非常壮观。”杨奎举对儿时村里出会时的盛况记忆犹新。

杨家庄法鼓的繁荣与天津皇会为代表的各种庙会的兴盛密不可分。在杨家庄法鼓的鼎盛时期,参会人员众多,会里的器物执事齐全,法鼓会经常参加各种庙会庆典,杨家庄也因此远近闻名,法鼓几乎成为杨家庄的一张名片。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入侵天津,杨家庄法鼓就此停止了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杨家庄法鼓曾经历过短暂的复兴,于1953年代表天津参加华北民间文艺汇演,将这项独具天津特色的民间文艺项目向全国观众做了展示,提高了知名度。然而,“文革”的到来令杨家庄法鼓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杨家庄曾经响彻云霄的法鼓声在群众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即便如此,杨家庄法鼓的精神也并未断绝,在“文革”期间,依然有不少执着的法鼓会员在家里偷偷练习敲打鼓点,渴望着杨家庄法鼓能有重新敲响的那一天。

“文革”结束后,杨家庄法鼓的老会头杨惠友开始着手重建永音法鼓会。杨奎举回忆当时情况:“刚开始恢复的时候,会里什么都没有,老会长成天在我家院里跟我们一起捯曲谱,用筷子在碗上模仿鼓点,一边敲一边捯。

有一天,他在一个村民家的柜子底下发现了一张以前学打鼓时抄的曲谱,特别高兴。直到现在,我们会里用的就是这套曲谱。”在老会长杨惠友和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筹集资金重新置办了表演用仪仗器物,终于使中断了近二十年的杨家庄永音法鼓会得以恢复。

从高潮到低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迎来了传统文化的复兴热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和挖掘。杨家庄永音法鼓会也踏上了复兴之路,曾先后多次在天津市举办的各种文化庆典活动中出会表演,在2007年举办的津门鼓舞大赛中赢得“津门鼓王”的荣誉称号。

然而,同其他形式的民间花会一样,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杨家庄法鼓也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城市旧房拆迁,昔日的杨庄子村已不复见,由于法鼓会的会员们居住分散,大家无法像从前一样,只要一听到会里的哨鼓声,就即刻赶往会所集合操练。如今的法鼓练习,一周只能安排一次,每次排练演出前,现任会头杨奎举都要挨家挨户电话通知。

杨奎举略带庆幸地回忆:“当年平房改造,村民分散到东南西北哪儿都有,还好我当时脑筋活,搬迁时每个会员的新住址我都用本记了下来,无论搬到哪里,只要能让我找得到人就行。一道会不能没有人啊!”用会员们的话说,这叫“人散会不散”。

尽管如此,生存空间的不断缩小还是让法鼓会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法鼓会原先的会所拆迁后,会员们失去了练习法鼓的场地,会里的乐器、仪仗等器物也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存放。会内的演出道具经过长期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由于没有资金来源而无法进行维护保养。

与这些物质方面的困难相比,人员的老化和流失对法鼓会的影响更为严重。随着老会员们相继去世,从前几百人的会员规模曾一度缩减到几十人,会里缺乏二三十岁的中间力量补充,人员结构断档严重。如今会里技术娴熟的乐手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一代会员对技法的掌握不够娴熟,法鼓技艺的传承成为目前杨家庄法鼓最紧迫的任务。

“以前杨家庄永音法鼓是不外传的,现在很少有人学了。我也不管能不能外传,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就高兴,就尽全力去教。”面对人才匮乏的境况,杨奎举说。

重获生机

2008年,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帮助下,杨家庄永音法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奎举也被推举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令举步维艰的杨家庄法鼓重获生机。河西区文化馆为永音法鼓会提供了排练场地,非遗保护部门划拨专项资金,对法鼓会的道具、器物进行复制和修缮,为杨奎举和会员们解决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永音法鼓参加北京前门历史文化艺术节活动(右一杨奎举)

永音法鼓在天津音乐学院参加天津地区民间舞蹈交流研讨会

近年来,文化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法鼓进校园”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欣赏、学习法鼓艺术,为法鼓文化的传播普及培养受众基础。

作为独具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项目,如今的杨家庄法鼓频繁出会表演,越来越受公众的关注和喜爱。杨家庄法鼓会已经发展会众上百人,队伍中出现了更多年轻的面孔,曾经困扰杨奎举多年的法鼓传承问题正在慢慢得以解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历经世事变幻,沧海桑田,通过前后七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努力,使法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至今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文字:王义全

  •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 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