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鼓吹乐


河北鼓吹乐河北鼓吹乐(2)

河北鼓吹乐是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的一种传统音乐。

河北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见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驴》、《大登殿》、《抬花轿》、《大放驴》等。

2018年11月,《河北鼓吹乐》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项目传承人为董连吉、石云

中文名
河北鼓吹乐
地区
河北省
申报时间
2006年
申报地区
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遗产编号
Ⅱ-55

1简要介绍

编辑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其初常用鼓、河北鼓吹乐河北鼓吹乐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鼓吹乐作为历史乐种,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军旅、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广义的"鼓吹",见于明代的专业鼓吹行。宋、元以后,由于历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鼓吹乐的合奏形式渐在民间发展;明、清虽仍有官府设置,其乐器编制与应用场合早已迭经演化;民间的诸种流派经过职业、半职业艺人或寺院艺僧的创新,虽或沿用鼓吹之名,也已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近世各类新兴乐种。

2历史溯源

编辑

鼓吹乐的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班壹已经用了鼓吹乐(刘《定军礼》),它的来源就河北鼓吹乐河北鼓吹乐是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至汉武帝时,鼓吹乐中的"横吹",还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中汲取创作素材;六朝时亦与"北狄乐"、"北方箫鼓"有关。

鼓吹乐作为在中原发展、成熟的乐种,与先秦"恺乐"(一种军乐)的关系无考;从两汉间,朝廷与军中习用民间音乐的传统来说,则与相和歌清商乐有密切联系。《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小序:"长箫、短箫,《伎录》并云:孙(丝)竹合作,执节者歌";清商乐曲辞《黄鹄曲》小序:"按《黄鹄》本汉横吹曲名。"鼓吹乐与民间歌曲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汉代军乐中也并不避免爱情和反战题材的民歌原词,如汉铙歌《上邪》歌唱爱情的永恒,横吹曲《紫骝马》歌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之类。只从《乐府诗集》中现存鼓吹曲辞的形式与内容上即可看出鼓吹乐与两汉魏晋以来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

3主要分类

编辑

汉魏间的鼓吹乐按用途区分,一般有下列几种类。河北鼓吹乐河北鼓吹乐

①、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亦称"长箫"。黄门鼓吹也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仪仗)。《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列殿廷与供卤簿,和后世鼓乐兼有坐乐、行乐颇为相同。

②、骑吹:用于卤簿,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以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

③、短箫铙歌:蔡邕指为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无会"、"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

④、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以其赐予边将。《乐府诗集》卷21解释鼓吹与横吹的区别:"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晋书·乐志》又说:"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由此可知"横吹"为后起,它的代表作品即著名的《新声二十八解》(《晋书·乐志》)。

隋唐鼓吹乐仍由天子近侍及太常鼓吹署掌握。略同前代,但分部与名称有异,其礼仪用途则仍为汉代鼓吹的延续。

①、前代黄门鼓吹用于宴享及天子专用卤簿者,相当于隋代"鼓部",或唐代"鼓吹部"。"鼓部"用鼓、金钲、大鼓、小鼓、长鸣角、次鸣角、大角。唐"鼓吹部"不用大角。

②、前代短箫铙歌用于郊、庙及恺乐。相当于隋代"铙鼓部",用歌、鼓、箫、笳。唐代则分之为"羽葆部"、"铙吹部" 两部。《旧唐书?音乐志》载:"铙吹部"用于凯乐时,又别增乐器如筚篥、铙等,取骑吹形式。"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于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迭奏《破阵乐》等四曲"。

③、前代骑吹、横吹兼用于卤簿与行军。略可相当于隋、唐的"大横吹部"(角、节鼓、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与"小横吹部"(大横吹减去节鼓)。

宋代的宫廷鼓吹乐称"随军番部大乐",用于贴近皇帝御驾的仪仗行列,多用禁军或内监掌握,而不属鼓吹署。据《武林旧事》,有拍板2、番鼓24、大鼓10、札子9、哨笛4、龙笛4、篥2,全乐队约50余人。规模较小的活动中,则由禁军选拔组成"马后乐"。明、清鼓吹乐中同类的卤簿乐,则由銮仪卫"掌握。清代宫廷鼓吹乐称为"铙歌乐",分卤簿乐、前部乐、行幸乐、凯旋乐 4类。卤簿乐用于祭祀、朝会及宴乐,名为"铙歌鼓吹"。前部乐又称"大罕波"。行幸乐不用于祭祀,用于出行及停留之时,也常在骑驾出入间用以引导卤簿乐,包含有"鸣角"、"铙歌大乐"、"铙歌清乐"诸曲。凯旋乐用于出师、报捷、凯旋的祀神、敬天行礼活动,其铙歌、凯歌乐曲至今有乾隆年间定的工尺谱留存。铙歌乐所用乐器,除保存汉以来鼓吹乐有鼓、有角的遗制外,又加用笙、篪、云锣铙钹等金属打击乐器。

历代鼓吹乐的种类、形式、用途大体如上,无严格界限,每随时代而异。一般情况下宋以前的鼓吹乐,共同点较多,宋、元以后则变化较大,愈近后世,鼓吹乐各种类就愈加失去其间的区别,逐渐混一,统称为鼓吹。但即使是汉魏六期间的鼓吹乐,其种类、用途之间的关系也未可执一而论。陈后主遣宫女学来的"北方箫鼓"(实即"长箫")却不限于黄门鼓吹的原有用途;将鼓吹用于游乐活动直至"百戏"的伴奏,将鼓吹场合自亭台而至楼船、楼车等,也是汉画像砖中常见的传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小序:"周武帝元正大会,以梁案(梁时鼓吹称"熊罴十二案")架列于悬间(钟、磬"乐悬"之间),与正乐合奏",更是一种俗乐雅奏。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虽在理论上将鼓吹乐所用乐器排斥在雅乐诸器之外,但与鼓吹乐的历史相始终,自西汉王朝直至清末,从号称神圣的郊庙祭祀活动直至隆重的军事大典,都有大量应用鼓吹乐的事例存在。

鼓吹乐的初期阶段,采自民间而供奉官府。其后,至南北朝时如邓县画像砖所示,则又流入民间并为豪富之家使用。明、清以后,作为宫廷与官府使用的鼓吹乐,已成古代史上这一乐种的余波;反之,流入民间的鼓吹艺人及其技艺,却在商业经济的影响下取得新的进展,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各以"鼓吹"、"鼓乐"、吹打"为名的近世民间器乐合奏诸乐种,逐渐进入形成或发展的新阶段。

4艺术特色

编辑

鼓吹乐有"一曲多变"的特点,从总的方面来讲,在乐曲情绪和表达意境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其特点主要是河北鼓吹乐河北鼓吹乐展现民间艺人在演奏家喻户晓的民间曲牌时表现出来的高度灵活性、创造性。鼓吹乐"一曲多变"的手法主要有技巧变奏、板式变奏、移调指法变奏、借字变奏四种。

乐曲在变奏时往往曲式结构、节拍没有变化,而是突出演奏技巧的变化来推动乐曲的发展,是民间鼓吹乐演奏中运用的最广泛的变奏手法之一,多用于只曲或套曲中之某一部分。如山东鼓吹乐曲《开门》、河北音乐会的《小二番》等等。

板式变奏手法的运用,相对而言,鼓吹乐没有丝竹乐运用的那么广泛,但在运用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如河北音乐会乐曲《小二番》原曲是2/4节拍,板式变化后是4/4节拍,称《大二番》,情趣亦有不少变化。

移调指法变奏是吹奏类乐曲最有特点的变奏手法之一,该变奏手法是在一件乐器上将同一首乐曲以不同的指法进行演奏民间成为"翻调"。如山东鼓吹乐《开门》可以在五种不同指法上进行演奏,从而形成五首旋律各具变化特点的乐曲,这五种不同指法形成的曲目多以其调名命名。

虽然一首乐曲可以翻四、五个调进行演奏,但旋律对比变化较大的是相距四、五度的翻调演奏。如河北音乐会乐曲《小二番》的《正宫调小二番》(第3孔作do),演奏时,旋律上下波动较大,显得格外活泼,在演奏上突出了"上跨五音""打音"的运用;《上字调小二番》(第5孔作do)由于旋律移高四度,情绪更为明朗,整个乐曲中突出了长、短颤音的演奏,很有特色。

借字手法主要运用于吉林、辽宁、冀东鼓吹乐中。借字是在五声音阶乐曲的反复演奏中,有规律的变动旋律中的某些按指(即某些旋律音)而达到改变乐曲调式调性的目的。由于唢呐乐器本身转换多种调式调性的不便,因此,使用借字手法,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素质。

5永年吹鼓乐

编辑

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响的民间器乐曲种之一。永年鼓吹乐永年鼓吹乐

传说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永年建都称王时,军中和民间就已有吹打乐。明中叶以后,鼓吹乐日渐成熟、繁盛。清光绪年间编制的《永年县志(风俗志)》中记载,民间婚葬祭礼时大量使用,代代相传不替。20世纪70年代前,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中,鼓吹乐这种艺术仍然十分兴旺。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见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驴》、《大登殿》、《抬花轿》、《大放驴》等。

永年鼓吹乐主要以家族方式传承,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五大家族流派。永年鼓吹乐是河北省极具特色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是研究学习我国民间音乐的珍贵资料,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6抚宁鼓吹乐

编辑

抚宁鼓吹乐曲目众多,素有"牌子十四套,小曲赛牛毛"之说。现存乐曲有秧歌曲、大牌子曲、汉吹曲、花吹抚宁鼓吹乐抚宁鼓吹乐曲、杂曲等五大类共两百余首。常用曲目有《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小磨房》、《绣红灯》、《老官调子》等。

抚宁鼓吹乐乐器形制十分独特,不同形制的各类唢呐是其主奏乐器,此外还有用于咔戏的"咔碗"、花吹中用的"口琴"及其他多种常用乐器。抚宁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技巧独特,有线上、加花、成字、花舌、颤指、三强音、变色等方式,更有用三节唢呐演奏的"拔三节"及"别把"、"串吹"等,吹奏与形体动作表演有机地结合,演奏风格粗犷有力,活泼风趣,热烈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抚宁鼓吹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年节喜庆和民间舞蹈的伴奏,历来深受群众欢迎。它以家传、干亲拜把子和拜师收徒三种方式传承,历代人才云集,名家辈出,许多乐手都有"少年学艺家乡中,成年卖艺下关东,晚年传艺回故里,关内关外传美名"的从艺经历。

抚宁鼓吹乐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及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近些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永年鼓吹乐和抚宁鼓吹乐均处于日益萎缩、后继乏人的濒危状态中,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河北鼓吹乐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荣誉记录

编辑

2018年11月,《河北鼓吹乐》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项目传承人为董连吉、石云[1]

8词条图册

  • 河北鼓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