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知多少|中秋之夜除了赏月、吃月饼,你还可以这么做……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古便有“月亮城”之美誉的扬州,与月亮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
在扬州,要问中秋赏月的首选去处,当属五亭桥。据传,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划船到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里都可见到一轮圆月。五亭桥与中秋月,可谓天作之合。
《扬州画舫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
中秋节当晚,老扬州人除了赏月吃月饼外,还有拜月的古老习俗。
汪曾祺笔下的中秋拜月
“中秋拜月”是指人们于中秋节日所举办的各种祭祀、文化活动的总称。它出现于周代,先兴于宫廷,后由贵族和文人学士相继仿效,继而盛行于民间,相沿成习。
汪曾祺的散文《晚饭花》中记录了一户夏姓人家中秋拜月赏月的情景:童年时,扬州平常人家年年拜月,老人说“在家不拜月,出门遭雨雪”。
每年中秋夜,每家会在门口或庭院内摆一张桌子作供桌,放上月饼、团圆(籽麻糖)饼、子孙饼、莲藕、菱角和一碗凉开水,再点一支香,除父亲外,大人、孩子都参与拜月仪式,大家分别对着月公三鞠躬,仪式结束后,全家人分吃供果。
其实,扬州城里许多人家的拜月形式也大致如此。
扬州的中秋拜月习俗
中秋拜月的情景在民间文学、传统工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中都有所表现,相关风俗也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
集体拜月活动仪程包括:“三上香”“三敬酒”、诵读祝文、焚烧祝文和月宫纸、集体拜月、依次拜月(从献)、礼成,分切月饼。家庭拜月,设香案,摆供品,面对明月,红烛高燃,拜祭月亮,分切月饼,象征团圆吉祥。
扬州是最早恢复传统拜月的城市之一。它的延续和传承,表达了扬州人民的思想倾向和审美情趣,并深深地打上了扬州人民的思想烙印,显现出独特的扬州文化符号。
2016年,中秋节(扬州中秋拜月)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夏梅珍
往年拜月的场景是这样的:农历八月十五晚7时许,月饼、菱角、莲藕、柿子、石榴、宝塔饼、茶水等食物整齐摆放在供品桌上。
主拜夏梅珍老师面朝月亮点燃三支香,向月神鞠躬、上香,20名身穿汉服的年轻女子纷纷上香献供,全场观众在主拜的引导下纷纷向朗朗月空祈愿,共同为美好明天和幸福生活祈福,一场古老的“拜月仪式”完美上演。
2006年,时任汉陵苑馆长的夏梅珍老师,第一次想到了拜月,这一拜就是15年。
夏梅珍老师,中秋节(扬州中秋拜月)代表性传承人,扬州民俗专家,江海学院特聘教授。现为扬州市汉民族服饰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扬州细君汉服饰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扬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退休后,她创立了华夏铭汉学文化交流中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推广中去:扬州中秋拜月的仪式及传承、汉服饰文化的普及推广,传统礼仪的宣传教育等等。
今年中秋,夏梅珍老师的中秋拜月仪式,便是在瘦西湖内的五亭桥北举行,还安排了不少小惊喜哦!
到时,大家可以一边欣赏五亭桥下的映月奇观,一边感受传统文化习俗的无限魅力,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